荆州科技 |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图片新闻
(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湖北科技厅 | 发布时间:2020-12-25 14:57

时   间:2020-12-23 15:00

嘉   宾: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周德文

访谈摘要: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什么是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我省有哪些政策举措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12月23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德文做客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相关话题进行交流。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韩安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确立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战略定位和“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明确要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可以说,科技创新是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今年以来,省科技厅通过市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建设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有力支撑了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德文做客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来跟我们聊一聊湖北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有关话题。周厅长,欢迎您。

周德文: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请问周厅长,什么是新型研发机构?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周德文:新型研发机构的特点在“新”,核心也在“新”,关键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一般来讲,新型研发机构主要从事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特征。新型研发机构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产学研金全链条通道,对促进创新资源科学高效优化配置,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研发组织形式创新和市场化运营机制,能够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效结合,构建协同、开放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打造公共全链条技术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产业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支撑。湖北是科教大省,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是我们抓创新的最大优势,但科教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科技创新没能与市场需求充分对接,没有与企业普遍融通,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果我们将科研到产品上市分为0到9个环节的话,0-1,1-3是原始创新、基础应用技术开发,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高校科研院所完成,6-9这个环节主要是产品设计、开发,主要是由企业完成,我们现在缺乏的是3-6这个环节,就是从创新技术转化为产品的环节,高校院所不愿干,一般企业又干不了,这就是科技成果转化,也就是新型研发机构要干的工作。通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既让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走出来,也让企业的创新需求走进去,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科技“宝贝”从实验室走向“田地”、走向“主战场”。切实增强“钱变纸”和“纸变钱”的能力,把“楚才在鄂”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楚才兴鄂”的现实生产力。

同时,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有效探索。我们的传统的研究机构大都是政府主办,事业编制,行政色彩浓,管理机制死,缺乏市场活力。新型研发机构是顺应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突破了传统科研机构的藩篱,具有“四不像”的特征,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像科研院所,既是企业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最主要特点就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四个方面,这对于激活科研机构创新活力,焕发科技人才创造热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看来,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确非常有必要,可以推动“楚才在鄂”人才优势转化为“楚才兴鄂”现实生产力。省科技厅是如何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有什么样进展?

周德文:2019年9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认真贯彻这一文件,同时落实省委、省政府“科创20条”,即《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省科技厅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先后研究出台了《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管理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通过市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推进建设功能合理、特色鲜明、运营高效的新型研发机构,有力支撑了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专业型研究所(公司)和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截至目前,经省科技厅备案的我省新型研发机构总数已达到375家,包括产业技术研究院30家,产业创新联合体4家,专业型研究所(公司)10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31家。主要涉及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汽车、生物以及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地域上基本实现我省市州全覆盖,在各地的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动我省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过程中,市级备案的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已达977家。省科技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一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出台了《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管理实施方案》《湖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明确了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专业性研究所(公司)、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4类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目标定位、备案条件、管理支持方式等。加强工作调研,积极指导市州国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着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积极开展“研究院+运营公司”运行机制试点,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委托运营公司运营,由研究院管理团队、专家团队和研究院三方按照一定出资比例合作成立运营公司具体负责机构运营。鼓励高校院所教授、专家控股成立新型科技创新公司,突出人才关键作用,明确“人才团队持大股”要求,让人才掌握发展主动权,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中,产业创新联合体由院士和顶尖科学家领衔,联合龙头企业,实行产学研联合创新,开展紧密合作,促进院士团队的重大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形成“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优化”的连锁效应。

三是推动校地融合发展。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推动校地融合发展的一个关键突破口,采取点对点的方式指导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搭建市州政府与高校合作沟通平台,撬动校、地、企三方在产业合作链、配置创新链和人才供给链贯通融合,鼓励、指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创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部属和省属高校与各市州建有新型研发机构的占比达80%以上。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省科技厅出台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请您介绍一下这个文件有哪些政策亮点?

周德文:今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科技厅出台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立足于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现实情况,本着推进我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要求,借鉴了先进省市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广泛吸纳了各方面意见建议,提出了12条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确定基本思路,明确建设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省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00家、引进一流创新人才团队200个,集聚科研人员15000名,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5000家,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实现新型研发机构在重大产业集群全覆盖、地域全覆盖。

二是确定发展路径,多方式促进发展升级。按照“引进共建一批、培育新建一批、优化提升一批、整合组建一批”的思路,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类施策,多措并举,板块协同,提升新型研发机构运营水平,高质量、高起点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三是突出体制创新,发挥引领作用。借鉴兄弟省市的做法和经验,围绕“楚才兴鄂”“钱变纸、纸变钱”的核心要求,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实行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政府、投资机构等多方资本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探索理事会(董事会)决策、院所长(总经理)负责的现代化管理机制,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运营管理机制创新。

四是完善机构功能,提升整体效能。围绕产业链构筑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延伸产业链,《若干意见》在引导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更加专注于延长创新链,包括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孵育科技型企业、鼓励开展公共技术服务、推进人才团队建设、提供多元化投融资服务等六个方面,并提出政策举措。

五是完善组织管理,强化政策保障。文件明确了新型研发机构科研经费、计划项目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保障措施,进一步明确了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加强动态管理、绩效管理和诚信建设,加快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落实落地。

主持人: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湖北出台政策强化保障,目前,我们湖北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如何?请周厅长聊一下具体情况。

周德文:今年以来,省科技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较为明显,有力支撑了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研发投入明显提升。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支出约8.6亿元,同比增长186.67%,其中,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经费支出超3亿元,产业创新联合体研发经费投入近1.6亿元,专业型研究所(公司)和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研发经费支出超4亿元,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与动力明显提升。

二是科技成果产出明显提升。全省新型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件,有效发明专利1000余件,有效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500余件。其中,25家研究院专利申请数为93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91项,增长了72.27%;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00余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42项,增长了200%;科技成果转化168项,为去年同期的200%。

三是人才集聚效应明显提升。全省新型研发机构共吸纳专职科研人员5081人,其中,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1008人,硕士、博士学历的科研人员2920人,硕博学历的科研人员占比77.3%。如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就成功吸引国内外生物领域高层次人才150多人。产业创新联合体成为集聚高端创新人才资源的新载体,湖北省由刘经南院士团队、姜德生院士团队、舒红兵院士团队、马丁院士团队等4家产业创新联合体正式备案,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

四是产业服务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全省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近 400 家,孵化企业营业收入近25亿元;签订技术交易合同为2500 余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亿元。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构建“技术+管理+资本”有机融合的高效运作机制引入各类金融资本与投资团队,为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如省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发起设立的湖北航天高投光电子投资基金融资近6亿元。

主持人: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如何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更高水平发展?请周厅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周德文:虽然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来说,目前我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大都处于摸索阶段,新型研发机构总体发展不够,数量少、规模小,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有待改进,投融资体系建设进程缓慢,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企业、高校院所的通力合作。省科技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精神,扎实推进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高水平发展。

(一)统筹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不光是企业的事、市场的事,新型研发机构尤其是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是公益性机构,所以各级政府要出台政策,加强投入、支持发展。省科技厅今后将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绩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加大支持力度。各市州要加强主动谋划,在宣传发动和组织培育上多下功夫。要通过认真调研排查,组织符合条件的对象做好申报工作。对于一些条件暂不具备的对象,也要登记造册,加强对标辅导,争取尽快进入新型研发机构队伍。。

(二)加强新型研发机构自身能力建设。一是增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优化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力量,围绕当地优势产业,有力支撑新型研发机构联合有关企业开展协同攻关,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二是增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新型研发机构大多是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不少尚未完全脱离原有体制的束缚。要探索实行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创新团队及人才的比例,提升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能力。三是提升机构的创新服务能力。新型研发机构要主动面向市场需求,提升反应能力,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益。尤其是加强孵化育成、技术服务等方面建设,探索“校区+园区+社区”联动创业孵化模式,实现研发平台、投资孵化、科技金融等众多功能的良性互动。四是要不断提升运营管理能力。要形成专业化管理机制,引进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新型研发机构运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加快实现机构运营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

(三)坚持以深化改革引领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新”。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动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高水平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大胆突破传统科研机构体制和模式,坚持市场导向,实行企业化运作,推广应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度,形成多样化的机构模式和体制机制。按照企业化管理方式,推广应用合同制、匿薪制、动态考核、末位淘汰等人才激励制度。二是在用人机制上勇于打破常规,促进薪酬制度与市场接轨,大胆任用具有高素质的青年创新人才,充分调动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高校院所教授、专家控股成立新型科技创新公司,突出人才关键作用,明确“人才团队持大股”硬性要求,让人才掌握发展主动权,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成果转化能力。三是要探索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坚持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发产业一体化的创新机制,加强与地区、行业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金融资本的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

(四)强化创新资源整合促进机构做大做强。一是积极整合高校院所资源,加强与一流学科以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合作,挖掘用好高校院所的创新团队资源,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和机动的方式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要精准对接园区优势产业,建设高质量的创新产业集群,打造高端创新产业地标。二是借助资本力量,新型研发机构要主动对接科技投融资平台,加强与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等各类金融工具的对接合作,采取多种途径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加强开放创新,不要局限于当地创新资源的整合,要视野更开阔,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创新意识,加快构建创新水平与国际同步、研发活动与国际融合、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创新体系,打造吸引全国、全球创新资源的强磁场,更大力度、更广范围面向全国、全球集聚创新资源。要强化与高校院所、本土龙头企业合作,着力打造我省科技创新“高峰”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主持人:访谈前,我们在网络上发布了此次访谈的预告,网友们非常关注,不少网友还对周厅长提了问。我们从提问中间挑选了一个问题,请周厅长现场回答一下。网友提问: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目前湖北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情况如何?

周德文: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试熟化、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股权投资等活动的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科技厅积极支持高校院所与市州联合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截至目前,湖北围绕重点产业及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需求,先后建设了3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逐步形成了“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科技金融”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链条。

今年,为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厅出台了《湖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指南》,积极引导市州加大对产业技术研究院投入力度,选择79个特色优势产业方向作为17个市(州)今后一段时间我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布局的方向,明确了建设条件、要求,为各市州错位竞争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依据。今后,省科技厅将围绕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战略布局,聚焦各地优势产业,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培育组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高校智力资源、社会资本资源、政府政策资源,重点开展应用开发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一体的系统性创新活动。同时,着重引导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增强创新活力,力争按新体制要求改造一批,新培育布局建设一批,在全省范围内成为地方优势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

主持人:感谢周厅长深入细致的解答。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是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相信我省科技创新“高峰”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在全省范围内成为地方优势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再次感谢周厅长做客在线访谈!

周德文:再见,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打印|关闭
 
友情链接
   
荆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4210000048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网站地图
管理员信箱:kjjysq@jingzhou.gov.cn ICP备案编号:鄂ICP备05028271号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