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科技 |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信息来源:湖北省科技厅 | 发布时间:2021-02-26 09:15

时间:2021-02-20

嘉宾: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湖北光谷实验室主任邵新宇;武汉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

内容: 2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相关情况。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记者朋友们:

新年好!

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新春第一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揭牌7个湖北实验室,启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等重大建设工程,迎来了科技创新的又一个美好春天。为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对我省科技创新情况的高度关注,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参加发布会的有: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湖北光谷实验室主任邵新宇先生;

武汉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涛先生;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先生;

首先,请王炜先生介绍全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

各位媒体朋友:

今天是正月初九,祝大家新春愉快、万事如意!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湖北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2月18日),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启动建设首批7个湖北实验室和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隆重表彰荣获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当天下午,科技部与湖北省召开部省合作会商会议,研究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支持武汉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湖北科技强省建设。2月19日上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听取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专题辅导报告。此次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的再动员再部署,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的决心和意志,吹响了科技强省建设的集结号。下面,我就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相关情况以及湖北实验室、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相关情况

省委书记应勇同志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面向”的重要要求,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视创新创造如生命,以系统观念推动科技强省建设成势见效;坚持抓创新发展像拼命,构建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湿地生态,切实把湖北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推动科技强省建设实现新突破、见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全省科技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扛实抓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的责任使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湖北力量。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大会提出的“真正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抓创新发展像拼命”有关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牢牢抓住人才和平台两个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瓶颈,增强产业链韧性,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以科技创新推动换道超车。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坚定不移、蹄疾步稳推动武汉争创国家科创中心,加快推进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大科学装置和湖北实验室,以建好用好高水平科创平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聚焦提高“纸变钱”“钱变纸”的能力,以“联百校、转千果”活动等为抓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楚才在鄂”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楚才兴鄂”的现实生产力,以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推动“人才兴鄂”。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科技领域营商环境,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当好服务创新创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切实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氛围,推动科技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跃上更高台阶。

二、湖北实验室相关情况

自国家实验室建设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争创国家实验室、建设湖北实验室工作。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省政府研究制定了《湖北实验室组建方案(试行)》,印发了《湖北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湖北实验室的战略定位、组建原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在目标定位上,湖北实验室是我省组织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的综合性科研平台,是引领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是建设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全省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引领高地。实验室从国家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出发,以提升重大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突破重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为使命,开展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协同科研攻关,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

2、在领域方向上,坚持从我省优势学科和重点产业出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湖北省产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科研实力、竞争优势、基础条件,在优势创新领域首批布局组建7个湖北实验室。在光电科学领域,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组建光谷实验室;在空天科技领域,由武汉大学牵头组建珞珈实验室;在生物安全领域,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牵头组建江夏实验室;在生物育种领域,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洪山实验室;服务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组建湖北江城实验室。同时布局组建的还有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

3、在运行机制上,湖北实验室突出原创突破、目标导向,强化任务引领,统筹优势资源,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前沿引领和竞争机制,坚持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协同,汇聚优势力量集中建设。采取“1+N”的建设模式,由牵头单位联合相关领域优势力量共建,形成“核心+联盟”的创新格局。建立“矩阵式管理、项目化组织、第三方评估”的科研模式,“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人机制,“利益共享、社会共促”的成果转化机制,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的科研设施共享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实验室采取“政府主导、省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方式,多渠道加大投入。

三、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相关情况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助推区域转型发展的核心源动力,区域发展步入由单个园区竞争走向廊带群体竞争的新阶段,科创走廊作为科技创新要素及产业集聚的新空间组织方式,成为区域创新竞跑的新赛道和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加快建设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辐射带动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协同发展,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这是加快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引擎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将通过建设高能级创新承载区,支撑武汉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领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辐射全省全域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1、在发展基础上,2019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集聚了近百所高校、73名“两院”院士,拥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家国家研究中心、2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0余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近5000家,约占全省60%;在“光芯屏端网”、生物、智能等领域集聚了中国信科集团、长江存储、人福医药、东贝集团、科峰传动等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2、在目标定位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打造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武汉“两个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先行区、湖北省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发展定位,力争到2025年,东湖科学城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走廊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0%,R&D经费内部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到2035年,“大走廊”建成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东湖科学城建设成为全球创新高地。

3、在空间布局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构建以东湖科学城为创新极核,以“大走廊”为创新产业联动轴,沿三条特色产业带串联若干特色发展组团的“一核一轴三带多组团”科技产业空间布局。“一核”为东湖科学城,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形成“一岛三板块”发展布局,强化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和新兴产业生成四大功能,打造“大走廊”核心动力源。“一轴”为创新发展联动轴,以东湖科学城为中心,串联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五个城市主要功能板块和重要创新平台。“三带”为三条特色产业带,即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大健康产业带和智能产业带。“多组团”为若干特色功能组团,包括大光谷创新组团、红莲湖-葛店科创组团、花湖机场临空组团、环大冶湖智造组团、黄冈特色产业组团、香城绿色产业组团。

4、在重点任务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打造“高水平”东湖科学城创新极核。聚焦创新策源,建设东湖科学城,以湖北实验室引领,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交叉前沿研究平台,推进“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构建原始创新战略力量,推动前沿产业技术研发转化,培养引进硬核科技企业,完善新兴产业育成机制,加快形成更多湖北优势、地方特色的独门绝技。二是推进“跨区域”五城产业承接协同。坚持精准聚焦、协同互补、错位发展,突出武汉引领地位,发挥武鄂黄黄咸比较优势,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重点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国际一流的大健康产业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产业带,同时发展壮大各类特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强化“多要素”资源聚集。提升东湖科学城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度,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探索新型用地供地模式,加强数据开放共享与价值挖掘,加快多种要素聚集,提高科创资源配置效率。四是推动“同城化”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省级统筹协调作用,推进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探索跨区域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形成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各地,孵化在武汉、壮大在各地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构建科学合理、协同高效的整体发展格局。

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人民网记者:我们知道,首批建设的7家湖北实验室是引领湖北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能否介绍一下湖北光谷实验室的相关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湖北光谷实验室主任邵新宇:建设湖北光谷实验室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湖北省加快科技强省建设、加强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自2003年开始筹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与“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共生共荣,已具备雄厚的条件与基础。这次,我们进一步整合了湖北省光电信息领域的优势平台、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产业,采取“1+N”的组织模式,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优势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建设,形成“核心+联盟+生态圈”的创新格局,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究平台作为支撑,其组建体现了优势整合、特色突出的发展战略。

湖北光谷实验室扎根“武汉·中国光谷”,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器件与芯片等四大任务,建设光电芯片微纳制造及测试平台等三大平台,以“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健康强国”三大使命为导向,着力提升光电信息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我省光电信息领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力量。实验室建设国际先进科研基础设施,汇聚世界一流人才,探索有组织创新的新型运行机制,产出世界级重大成果。为做大做强我省光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万亿级“光芯屏端网”及大健康产业集群提供战略支撑,助力“武汉·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

湖北日报记者: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科技强省建设基础在平台,要以建好用好高水平科创平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围绕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请问武汉市将如何谋篇布局?

武汉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涛:感谢大家对武汉市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武汉市正在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武汉市创新资源丰富,建有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等2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市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819家。

“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将以7大湖北实验室、9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重点谋划布局,打造一流科创平台,集聚一流创新资源,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为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基础。

一是高标准建设湖北实验室。充分发挥武汉市科教资源优势,对标国家实验室,围绕加快建设光谷、珞珈、江夏、洪山、九峰山、东湖、江城等7大湖北实验室,建设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攻关,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贡献湖北武汉科技力量。

二是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功能提升;加快建成精密重力测量、高端生物医学成像、武汉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新建磁阱型氘氘聚变中子源、农业微生物、作物表型组学、深部岩土工程扰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集聚高端战略科技人才,研发尖端原创科技成果,抢抓自主创新主动权和话语权。

三是加强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在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争创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临床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武汉落地建设。加快建设和发展信息研发机构。

武汉市将认真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应有的贡献!

腾讯大楚网记者:下一步,围绕创建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如何聚焦发力、今年建设目标是什么?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我们将重点聚焦,按照全球创新高地的标准建设东湖科学城,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要素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全面增强东湖科技创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东湖科学城作为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和创建“两中心”的核心载体,重点围绕打造超大设施的硬件集群和支撑前沿研究的科研生态群落,布局建设一批代表国家实力、国际一流的大科学装置,瞄准国家实验室,筹划建设一批应用基础研究、特色优势明显的湖北实验室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发展创新平台,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不断增强光谷科技创新策源力,引领湖北武汉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强省建设贡献光谷力量。

2021年,我们将全面启动光谷科学岛建设,加快建设光谷、珞珈、江城、东湖、九峰山5个湖北实验室,优化提升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现有2个大科学装置,启动建设生物医学成像、武汉光源2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预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聚变中子源等5个大科学装置,建成武汉国家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等10个以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初步集聚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及研究团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原创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领先型科技企业和引领型产业集群。东湖科学城建设要形成基本框架体系、建设扎实起步,为武汉创建“两中心”提供主要支撑,为全省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夯实核心基础。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重大引擎和重要支撑。希望各媒体精心策划,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为我省构建创新生态、广聚人才资源、激发创新动力,不断营造巨大的传播声势、舆论强势。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打印|关闭
 
友情链接
   
荆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4210000048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网站地图
管理员信箱:kjjysq@jingzhou.gov.cn ICP备案编号:鄂ICP备05028271号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47号